系统原则:与其设目标,不如养系统 – 活在当下的法则
我们这一代人,从小被鼓励要“立志”:高考的目标分数、工作的晋升目标、财务的储蓄目标……好像人生只有设定目标、完成目标,才算有意义。
很多励志故事也都告诉我们:一个人曾一败涂地,但是,只要立下目标,就可以从此逆风翻盘。
视频看点速览:+
Ziglar 强调个人应对自己负责:他自己曾经体重超过200磅,持续了24年,这不是意外,而是他自己的选择。他指出,今天的行为(例如暴饮暴食)决定了明天的结果。
接着他讲述了为什么目标很重要,如何设定目标,以及如何实现目标。如果没有目标,生活就没有方向,也没有进步。即使是最顶尖的射箭手(Howard Hill),如果被蒙上眼睛,也无法射中靶心——正如你设定不了目标,就永远无法达成它们。
如果你没有明确的目标和使命感,只是在变老,而没有真正成长。梦想能成为驱动你每天的前进动力。浪费人类潜力,比浪费自然资源更加可悲。
一项研究显示,只有3%的学生写下了目标。20年后,这3%的人比其他人成功得多。这进一步验证了明确性和书写目标的力量。
日本国家目标的例子也证明了目标的力量,尽管日本缺乏自然资源,但通过明确的国家目标,最终成为世界第一的钢铁生产国。即使是看似不可能的宏伟目标,只要有正确的计划和执行力,也能实现。
设定目标的七个步骤:
明确你想要什么
列出可能遇到的障碍
确定需要的人与资源
获取必要的知识
制定详细的计划
明确“这对我有什么好处”
把目标全部写下来
宏伟的目标能唤醒你潜藏的潜力。要利用你内在已有的力量——这远比你曾经的经历或未来的机会更有力量。
然而,在跑步及其它一些竞技性强的训练中,我越来越意识到,目标虽激励,但也易伤人。
退休规划也类似,真正持续带来幸福的,从来不是目标的实现,而是生活的过程本身。所以,建立系统,而不是只设定目标,就是我为自己的退休生活设立的第三条原则。
目标有它的价值——它让我们知道要去哪里。但它也有三个明显的限制:
目标的时间是未来,实现前我们常常焦虑、自我怀疑;
目标实现之后容易“归零”,下一步变得模糊,动力也容易消失;
目标常常靠意志力驱动,而意志力是有限资源,它有耗尽的时候。
退休生活如果还按老路思维不断设定目标、给自己压力,肯定会削弱生活的愉悦感。相比之下,“建立系统”是一种更温和、持续、有效的策略。它不是为了奔向某个结果,而是让我们在日常中自然地活出想要的状态。它不问你“有没有达成目标”,而是让你每天都处在幸福的节奏里。
比如:
想保持健康,目标是“减重10斤”,系统是“每天早饭后散步30分钟”;
想拥有社交生活,目标是“每月见五个朋友”,系统是“每周约一次饭”;
想持续学习,目标是“掌握一门新语言”,系统是“每天用App学10分钟”;
系统关注的是你今天做了什么、是否正在路上,而不是你什么时候抵达终点。
系统的核心,不是做对一次,而是能不断做下去。一旦找到属于自己的“低成本、可持续”的生活系统,它会像自动驾驶一样前进,不需要每天都靠自我说服。如果人生是一条河流,那么目标是灯塔,而系统就是水流本身;顺着这股流走,就不怕不抵达。
系统的三个优势
- 系统消解目标焦虑
不是达成目标才感到幸福,而是系统让幸福变成日常。
系统的美妙之处在于,它不让快乐推迟到“达成之后”,而是让自己每天都能享受生活的韵律。每一次完成系统中的小任务,都是一次正向反馈。不再是焦虑地等结果,而是安心地活在过程里。
- 系统让行动“自动化”
系统不是靠燃烧意志力,而是靠降低阻力。就像每天早晨自动刷牙、睡前关灯,一旦形成习惯,它就会变得毫不费力。系统的背后,是对“人性”的温柔理解——不是逼自己每天拼命,而是在对的节奏中自然坚持。 - 系统带来持续的反馈感
目标是“实现”与“未实现”的二元对立,但系统是每天都在微进步的旅程。即使今天只读了两页书,也是在“系统内”。这种稳定的成就感,反而是让人长期保持动力的关键。
虽然“系统”更强调过程、节奏与可持续,但它并不排斥“目标”本身。相反,建立系统往往必须从设置目标开始,因为目标是系统的方向盘,系统是让我们日复一日采取行动的机制,但没有目标,就像列车没有目的地;而且系统运行过程中需要不断迭代,而目标则是评估系统是否有效的标准。下面这个视频论述了提高实现目标几率的几种方法,其实如何建立系统的一些重要步骤。
视频看点速览:+
该视频讨论了五种基于科学实证的方法,可以大大提高实现目标的几率。
- 写下你的目标:
一项研究表明,写下目标的人比不写下目标的人实现目标的可能性高出约 42%,作者使用 Google 文档来记录他的季度目标。 - 每周查看你的目标:
大脑中的网状激活系统(RAS)会过滤掉与你的目标和优先级无关的信息。
定期查看目标有助于激活 RAS,让你更有可能注意到并抓住实现目标的机会。 - 定期监测你的进度:
定期监测进度可以显著提高实现目标的可能性。
作者使用 “Things 3” 应用程序来跟踪项目进度,并使用表情符号来表示状态(绿色为 “按计划进行”,黄色为 “有点偏离轨道”,红色为 “完全偏离轨道”)。 - 可视化障碍并制定计划:
心理学家 Gabriele Oettingen 提出的 “WOOP” 方法(愿望、结果、障碍、计划)可以帮助你实现目标。
通过设想可能遇到的障碍并制定应对计划,可以提高实现目标的可能性。 - 将目标与身份联系起来:
将目标与身份联系起来可以增强实现目标的动力。
例如,与其设定 “减少内脏脂肪组织” 的目标,不如将自己定义为 “一个健康的人”。
视频最后还提到,设定过多的目标可能会适得其反,并建议关注 “少即是多” 的方法。
总结起来看,建立系统包括以下4步:
- 梦想 – 在设定目标之前,要先明确自己的梦想和渴望,比如思考十年后的理想生活。
- 目标 – 从梦想开始,倒推制定年度目标、季度目标、月度目标和每周目标。
- 习惯 – 将每周目标分解为每日的行动并最终形成习惯,比如将行动与时间联系起来,每周的哪几天、几点做哪些事情等。
- 反馈迭代 – 定期回顾和评估系统,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。
追求自己热爱的事物,不仅能让自己更快乐,也能为世界带来积极的改变。
至此,为了让退休生活更清晰、自由与丰盈,我总结出的三条原则是,
简单原则:不是什么都做,而是聚焦重要的事。少即是多。
80/20原则:不是事事做到完美,而是集中力量做关键20%的部分;允许弹性,才能走得远。
系统原则:不是依赖意志力达成目标,而是建立可以持续实践的生活机制,让幸福变成日常状态。
在这三条原则的框架下,我希望未来的退休生活不再是“过一天算一天”,也不是“每一天都必须高产”,而是每一天都能去往自己真正想活成的样子。